2024最新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 股票配资资讯_配资股票网_2024最新配资平台 > 2024最新配资平台 >
(原标题: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过去五年,大湾区建设伴随着对大湾区金融新动能的探索。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亮点频出,“互换通”、“跨境理财通”等大湾区“金融通”范围不断扩展,服务大湾区居民、企业、人才三大群体的金融产品实现多项全国首创。
“总的看,大湾区金融政策‘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形成。”今年初,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一点两地”新定位,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等金融高水平开放牛犇策略,持续推进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锚定金融强省建设“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也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广东在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一如既往“走在前列,挑起大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持续推动本省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领先优势。
继2021年成为全国首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后,2023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9.2%,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提高到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30%。显然,当前金融是广东经济稳增长的支柱性力量。
从金融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8.8%;存贷款规模分别站上35万亿元和27万亿元关口,均占全国的1/9;证券交易额突破300万亿元,占全国的40%。境内上市公司达到872家,占到全国的1/6;保费收入超过6500亿元,占全国的1/8。
进入2024年,广东金融总量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2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9.6%。截至一季度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增量占全国比重为11%;存款余额3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增量占全国比重为11.2%。
与此同时,广东金融系统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推动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奋力书写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赋能制造业当家、科创强省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今年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2%;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00亿元、同比增长20.5%。
普惠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实施,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6%;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助力“绿美广东”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截至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12.7%、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截至5月末,广州期货交易所已上市的 “工业硅”新能源金属期货交易品种、“碳酸锂”绿色期货交易品种累计成交量超1.2亿手,累计成交额超10万亿元。
养老金融破解民生难题,助力搭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去年,广东出台全国第一个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的省级文件。截至今年3月末,广东个人养老金先行实施地区广州(含省直)、深圳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823.08万户,居全国首位。
数字金融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持续推进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目前已服务企业191.3万家,入驻金融机构1266家,累计推动实现融资突破3551亿元;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面向全省推广,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成功落地广东省首笔数据资产入表融资,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创新了数字金融服务的广东新模式。
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更上台阶在港珠澳大桥开通近六年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将于本月底通车,这意味着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深。
如果说不断落地的基建工程便利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那层出不穷的创新则为大湾区的“软联通”打开了局面。
特别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突破,有效深化了粤港澳三地金融合作,充分发挥了大湾区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作用,为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了一批全国领先的示范案例。
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探索跨境金融数据流动“可用不可见”,实现个人、企业资产证明验证业务跨平台应用。比如,为了推进跨境数据安全、便捷验证,深港两地在去年11月启动打造新型数字化跨境服务基础设施——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并于今年5月在深港两地上线试运行。据了解,未来该平台将在跨境民生、跨境金融、跨境医疗等更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场景,促进数据要素安全、合规,为深港两地居民跨境工作、生活及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便利条件。
在金融市场方面,则主要通过渐进、管道式开放,拓展大湾区跨境投资渠道。比如,已经实现南北双向通车,成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主要渠道的债券通。今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9792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量为466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境外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2023年5月,备受瞩目的“互换通”交易正式启动,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境外投资者可以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互联互通机制,直接参与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
作为首批入选“北向互换通”报价商的金融机构,招商银行向记者表示,“互换通”的正式启动,丰富了境外投资者可运用的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工具,有效满足了境外投资者在利率风险对冲管理和交易策略拓展方面的需求。同时,“互换通”也将进一步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促进作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而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政频出。年初,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两年多后,金融监管部门正式推出跨境理财通2.0,从投资者准入条件、业务试点范围、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对其做了优化升级。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出,升级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将更加便利,参与渠道更加多元,可购买的理财产品更加丰富,更好满足湾区居民跨境投资和跨境理财需求,有效促进大湾区民生融合,推动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近期,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业务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线,标志着又一探索跨境资金自由便捷流动渠道的重要政策落地,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正在走向纵深。
“总的看,大湾区金融政策‘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形成。”今年初,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差异明显,推进金融制度衔接、制度型开放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下一步将按照‘一点两地’新定位,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等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